期刊简介

               本刊由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中国药学会、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和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共同主办的国家级刊物,创刊于1992年,是一份专门报道新药科研、生产、技术成果、临床应用及评介、新药质量、市场和管理方面内容,集学术、科研和信息交流服务一体,具有很强的专业性、实用性和新颖性的权威性科技情报期刊。读者对象为医药科研人员、临床医师、药师、药品生产和管理人员。本刊特色是突出“新”字,反映新内容;其次突出“两个结合”,即医与药结合、技术性与学术性结合;再是突出“实”字,有很强的实用性。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主办单位: 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中国药学会

出版部门: 《中国新药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003-3734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11-2850/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半月刊

创刊时间 1992

出版地区 北京

出版地区 北京

订购价格 1300.00

杂志荣誉 全国中文核心期刊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中国新药杂志
  • 杂志名称:中国新药杂志
  • 主管单位: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
  • 主办单位: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 中国医药集团总公司 中国药学会
  • 国际刊号:1003-3734
  • 国内刊号:11-2850/R
  • 出版周期:半月刊
期刊荣誉: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期刊收录:万方收录(中),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CA 化学文摘(美),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际药学文摘,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医学文摘, 维普收录(中),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知网收录(中),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中国新药杂志2013年第10期文章
  • HPLC测定大鼠血浆中达比加群的浓度

    目的:建立大鼠血浆中测定达比加群的HPLC-UV法.方法:血浆蛋白用甲醇沉淀,采用KromasilC18柱(100mm×4.6mm,5μm);流动相为0.01mol·L-1甲酸铵溶液-甲醇(77:23);流速为0.5mL·min-1.结果:血浆中达比加群检测方法的线性范围为0.05~20μg·mL-1;定量下限为0.05μg·mL-1;提取回收率为67.6%~71.3%;相对回收率为98%~109......

    作者:孙敏;刘鹏;付晓丽;徐为人;汤立达 刊期: 2013- 10

  • 苦参药材的HPLC特征图谱

    目的:研究苦参药材及饮片的HPLC特征图谱,为科学评价、有效控制药材质量提供可靠方法.方法:采用HPLC色谱法,PhenomenexLuna(2)C1s柱(250mm×4.6mm,5μm),乙腈-0.1%氨水洗脱系统,梯度洗脱,检测波长210nm,柱温30℃.结果:建立了苦参药材HPLC指纹图谱分析方法,对12批样品进行了分析,其中确立了14个共有峰,并指认了4个峰,分别为氧化苦参碱、氧化槐果碱、......

    作者:周刚;梁生旺;荆鲁;陈静 刊期: 2013- 10

  • HPLC法测定Beagle犬血浆中冬凌草乙素浓度及药动学研究

    目的:建立一种简便、快速、专属性好、选择性强的HPLC分析方法,测定Beagle犬血浆中冬凌草乙素的浓度,研究其药动学行为.方法:采用HPLC法测定Beagle犬静脉注射给药后不同时间血浆中冬凌草乙素的浓度;ZorbaxEclipseXDBC18柱分离(150mmr4.6mm,5μm);流动相为甲醇-磷酸盐缓冲液(pH6.0)(34:66);流速为1.0mL·min-1,进样量为20μL;紫外检测......

    作者:李晓天;石迎迎;杜斌;褚延乐;王琳茜;于彤 刊期: 2013- 10

  • (S)-萘普生反酯衍生物在不同pH条件下脂水分配系数的测定

    目的:萘普生属芳基丙酸类非甾体抗炎药,为降低其胃肠道不良反应,提高其生物利用度,将其改造为(S)-萘普生反酯前药.方法:因药物的吸收与药物本身的脂水分配系数等理化性质紧密相关,为预测(S)-萘普生反酯衍生物的吸收状况,本实验采用摇瓶法使其在不同pH缓冲体系中达到平衡,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并计算(S)-萘普生反酯衍生物在不同pH环境下的表观脂水分配系数,探讨药物分子结构与介质pH值对其表观脂水分配系数......

    作者:唐静怡;石磊;向阳芳;徐智;罗健 刊期: 2013- 10

  • 基于机制的药动学/药效动力学模型介绍

    基于机制的药动学/药效动力学模型用以研究药物效应随时间变化的过程,近年来在药物的研发以及临床应用方面得了广泛应用.本文的目的在于介绍国内外常用的基于机制的药动学/药效动力学模型、相关的微分方程及模型特征.依药效变化情况,将其分为可逆模型、不可逆模型和耐受模型.这些模型包含了药物基本的作用机制,将来的药效动力学研究,可采用将多种基本模型组合的方法.......

    作者:李新刚;周田彦;赵志刚;卢炜 刊期: 2013- 10

  • 小分子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及其作用机制

    随着大量的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的出现以及部分此类药物在临床上抗肿瘤方面的成功应用,对于蛋白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研究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本文介绍了已上市的10种蛋白酪氨酸激酶小分子抑制剂,并按作用机制的不同将其分为TypeI和TypeⅡ两类.介绍了两种尚无上市药物的新型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并对开发新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的方法进行了简介.......

    作者:康从民;代英杰;王巧燕;吕英涛 刊期: 2013- 10

  • 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和术后镇痛预防下颌骨骨折术后躁动的研究

    目的:探讨氟比洛芬酯超前镇痛和术后镇痛对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术后躁动的预防效果.方法:择期拟在全麻下行下颌骨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超前镇痛组(Pr组)、术后镇痛组(Po组)和对照组(C组),每组20例.所有患者均予丙泊酚、瑞芬太尼和顺阿曲库铵维持麻醉.Pr组于术前15min静注氟比洛芬酯100mg;Po组于术毕时静注氟比洛芬酯100mg;C组不使用镇痛药.观察患者拔管后0......

    作者:杨禄坤;梁军;张荣凯;周少朋 刊期: 2013- 10

  • 棕榈酸帕利哌酮与利培酮治疗急性精神分裂症的随机开放性对照研究

    目的:探讨棕榈酸帕利哌酮对急性精神分裂症症状的疗效、社会功能的改善以及安全性.方法:将60例急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30例,棕榈酸帕利哌酮治疗)和对照组(30例,利培酮治疗),于基线,治疗后第1,2,4及6周末分别评定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andnegativeeymptomsscales,PANSS)及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ersonalandsocialperforma......

    作者:易峰;刘晓伟;苏旭江 刊期: 2013- 10

  • 参芪扶正联合化疗对乳腺癌患者血清TNF-α,CCL18及IL-6表达水平的影响

    目的:探讨TNF-α,CCL18及IL-6在乳腺癌患者血清中表达的临床意义及3个因子的相关性,并评估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化疗在治疗乳腺癌患者过程中的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46例乳腺癌患者,23例乳腺良性病和19例健康体检者血清TNF-α,CCL18及IL-6水平,并比较对照组和实验组用药前后血清表达水平的变化和疗效.结果:TNF-α,CCL18及IL-6在健康体检者组,乳腺良性病组和乳腺癌......

    作者:漆起贵;岳莉;王莹;李华;高宇;许燕艳;王芳;张微 刊期: 2013- 10

  • 抗脑卒中新药匹诺塞林两种代谢产物的合成

    目的:合成匹诺塞林的两种体内代谢产物5-羟基-黄烷酮-7-0-磺酸钠及5-羟基-黄烷酮-7-0-β-D-葡糖糖醛酸.方法:以匹诺塞林为原料,吡啶作为溶剂和催化剂,与氯磺酸进行磺酸化反应后再成盐得到5-羟基-黄烷酮-7-O-磺酸钠.5-羟基-黄烷酮-7-O-β-D-葡糖糖醛酸的合成同样以匹诺塞林为原料,经过乙酰化保护羟基,再选择性脱去保护基,然后与三-0-乙酰基-α-D-溴代葡糖糖醛酸甲酯进行糖苷化......

    作者:王冬梅;刘海涛;童元峰;吴松 刊期: 2013- 10